山东轮胎兼并重组正值进行时
政府倡导企业兼并重组
“和全国形势一样,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省轮胎行业产量、出口量值都有所增长。”张洪民说,上市公司、骨干龙头企业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但也有部分企业由于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差、转型升级行动迟缓、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停产倒闭。2017年,一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盘活企业资产,通过填平补齐恢复了生产。
据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统计,前三季度,山东省完成轮胎产量3.60亿条,增长(同比,下同)5.06%,占全国总产量的48.1%;其中子午胎产量3亿条,增长5.65%,占全国总产量的53.41%,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轮胎大省。出口交货量1.7亿条,增长1.8%;出口交货值419.7亿元,增长13.2%。
张洪民介绍,最早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山东省政府就要求轮胎行业进行兼并重组。他认为,虽然省内轮胎生产企业很多,但在国内外影响力大的企业较少,有必要推进省内轮胎行业的兼并重组工作,助推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山东轮胎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省经信委和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组成了调研组,赴轮胎企业集中的东营、烟台、威海、青岛等地进行调研,并与重点轮胎企业三角轮胎、玲珑股份、成山集团、赛轮金宇、双星集团以及恒丰轮胎、兴源集团、万达宝通等企业进行了座谈。
“调研和座谈结果不是令人满意。”张洪民在描述当时情况时说,彼时,企业运行情况都很好,大小企业对兼并重组都不感兴趣。大企业认为小企业的设备状况、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小企业认为生产经营情况还可以,加上存在“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心理。这样一来,由政府主导的兼并重组工作就搁置下来。“个人认为,政府的眼光是超前的,但是通过政府主导、以行政手段搞兼并重组,就当时情况来看不是很成熟。”
市场推动企业兼并联合
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很多企业出现了两极分化,强强联合和强企兼并弱企的案例频频出现。最早是赛轮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金宇实业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这是山东省兼并重组的一个典型案例。当时,山东金宇实业公司半钢子午胎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管理水平在省内都是非常高的,而赛轮股份是上市公司,具有资金优势。两家企业的强强联合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取得了非常好的重组效果和快速发展。2016年,赛轮金宇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排名山东省第二位,发展势头良好。
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2015年破产的德瑞宝轮胎,通过当地政府做工作被山东恒丰橡塑有限公司出资8.6亿元收购。恒丰还通过资本纽带控股了华侨集团旗下的山东沃森橡胶有限公司,租赁了全钢子午胎生产企业山东涌金橡胶有限公司的生产设备,最近又兼并了东营金泰轮胎胶囊有限公司。通过上述措施,恒丰橡塑成为广饶县最大的轮胎企业,日产全钢子午胎3万条、半钢子午胎10万条以上,规模在国内也是比较大的。
2017年春节过后,盛泰集团西水生产厂停产,通过政府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盛泰集团整体并入兴源集团。现在整个西水基地又开工了,目前运行良好。
山东永泰化工集团从春节之后也处于停产状态,但通过山东华盛轮胎公司的租赁,已经恢复了部分生产。
资金困难的奥格瑞轮胎和山东大海集团达成深度合作协议,通过资金注入,生产得到了初步恢复。
青岛光明轮胎公司是平度市第一家全钢胎生产企业,由于经营状况出现了问题,通过资产公司易元投资的重新包装后,2016年被美国固铂轮胎公司控股。
目前还有一些企业运行状况不稳定,处于停产状态,包括山东恒宇集团、山东福泰尔轮胎公司、乐陵威格尔轮胎公司、山东金山汽配有限公司等,目前正在寻求合作方。
即便现在存活的企业,仍有一些处于资金周转困难、生产经营、经济效益下滑的困境。
重组变革才能步入良性发展
“山东省轮胎行业运行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是比较正常的。”张洪民表示,在山东省政府2014年10月出台的《山东省轮胎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中,要求实施总量控制,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步伐,淘汰落后低端产能,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这样的陈痛是必要的,淘汰部分低端落后产能后,整个行业的运行会更加健康。
“从现在来看,破产重组正值进行时。经过几年的时间,我想会有一个大的变化。”张洪民希望通过破产重组,山东省能够去掉一部分产能,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迎来整个运行质量质的提升,逐渐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下半年乃至2018年,山东省轮胎行业仍面临经济运行困难大、挑战多的状况,处于深度调整期,企业数量会进一步减少。”张洪民同时建议,对于技术水平较高、产品质量稳定、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呼吁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资金困难现状,帮助行业企业走出困境。